歡迎訪問寶雞市人民醫院官網!
二十四節氣中的“雨水”翩然而至(2月18日-20日)。此時,冷空氣勢力減弱,氣溫回升明顯,中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0℃以上,但北方地區可能仍有降雪,南方則春雨漸至,空氣濕潤,人體易受“寒濕”侵襲。肝木當令,脾胃易虛,養生當重“祛濕護脾、疏肝理氣”。作為您的中醫朋友,送上這份節氣養生指南,助您順應天時,養出春日好氣象!
起居調養要點
1. 順應天時,調整作息
早睡早起,與日同興:宜于卯時(5-7點)起床,順應陽氣升發;亥時(21-23點)入睡,以養肝血。晨起梳頭百下,用木梳輕梳頭皮,疏通頭部經絡,助陽氣升發。
2. 春捂防寒,護好三處
下厚上薄,重點保暖,雨水后“倒春寒”多發,需捂好“背、腹、足”。腰部可貼敷暖貼,足部常泡腳驅寒。晨起勿急開窗,外出戴圍巾護頸項,防風邪侵襲。
3.居室通風,祛濕防霉
每日開窗換氣,選擇午時(11-13點)陽光充足時通風,避免早晚濕寒入室。可用艾條熏燃室內角落,或懸掛蒼術、佩蘭等芳香化濕草藥包。
4. 微汗運動
晨練待日出后推薦八段錦、太極拳等柔緩運動,配合深呼吸以疏肝理氣。也可選擇平躺,雙手交疊置于臍部,順時針揉腹36圈,逆時針24圈,助脾胃運化,預防春困。
飲食養生三原則
1.省酸增甘
減少酸味食物:春季肝氣旺盛,酸味入肝,多吃酸味食物會使肝氣過旺,克制脾胃,所以應適當減少酸味食物的攝入,如話梅、檸檬等。增加甘味食物:甘味入脾,適當多吃甘味食物可健脾養胃,如紅棗、山藥、薏米、南瓜、蜂蜜等,既能健脾,又能祛濕。
2.健脾祛濕
多食祛濕食物:雨水時節濕氣漸重,可多吃茯苓、薏米、芡實等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的功效,可煮成粥或湯食用。同時,搭配辛香食物,如適當選用韭菜、蔥、香菜、陳皮等具有辛香氣味的蔬菜和調料,既能增加食欲,又能醒脾助運化。
3.溫補驅寒
早春氣候多變,寒潮頻發,可適當食用紅棗、桂圓、生姜等溫性食物,抵御余寒,幫助身體驅寒暖胃。要少吃冰淇淋、冷飲、刺身、寒性水果等寒涼食物,以免損傷脾胃陽氣,導致濕氣內生。
養生茶飲推薦
1.祛濕健脾茶
取陳皮5克、茯苓10克,用沸水沖泡,燜10分鐘即可飲用。陳皮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,茯苓利水滲濕、健脾寧心。可緩解濕氣重引起的困倦乏力。
2.疏肝理氣飲
取3-4朵干玫瑰花,用沸水沖泡,浸泡3-5分鐘,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蜂蜜或冰糖。玫瑰花具有疏肝解郁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3. 雨水潤肝茶
由生地、麥冬、石斛、白芍、枸杞、當歸、炙甘草等組成,具有滋陰養肝的功效,適合情緒易怒、兩目干澀、口咽干燥等人群。
4.溫補驅寒茶
取黃芪10克、桂圓肉5-6顆,可加生姜2片,一起煮水或用沸水沖泡飲用。黃芪可培補肺脾之氣,桂圓能養血安神、補益心脾。
《黃帝內經》云:"春三月,此謂發陳"。雨水節氣養生,重在調和肝脾,順應春生之勢,以“緩、暖、疏、健”為法,為全年健康奠定根基。必要時可結合體質,辨證施以藥膳、針灸,效果更佳。讓我們順應自然,以舒展之姿擁抱春雨,用中醫智慧喚醒身體潛能,靜待春暖花開!
地址:寶雞市經二路新華巷24號 電話:0917-3272497 Email:bjsrmyydb@163.com
乘坐車次: 北門:4路、5路、6路、7路、8路、9路、10路、17路、36路 南門:33路、34路、37路、42路
Copyright ? 2021 版權所有:寶雞市人民醫院 陜ICP備18007727號-2 陜公網安備 61030002000113號 技術支持:伙伴網絡